新秀闪耀!CBA迎来新「黄金一代」?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体育圈人 Author 圈哥
新一代站上CBA赛场的CUBA球员,正在写下他们最初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渡口,是转折,也是前往CBA未来的新起点。
文 / 蔡一豪
编辑 / 宋鑫宇
「说没说!不要犯规啊!XXX!(此处已消音,请自行脑补)」
对于在自己第一个CBA赛季中首次面对广东宏远的朱松玮来说,他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个与他去年在综艺节目中的教练师出同门的教头杜锋,却与温文尔雅的王仕鹏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
而作为「接替」曾繁日,成为杜峰新任口水集火目标的宏远小将张昊,或许也很难想明白,对面那个与自己同样是一年级菜鸟的朱松玮,为什么能够在场上那么自信地展现着自己的篮球天赋。
不知不觉当中,从CBA选秀中走出的人才,已经成为了CBA赛场上一股新鲜的势力——敢打敢拼的学生球员们,在为CBA注入新生力量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整个联盟。
打上职业?打好职业!
自从出任篮协主席以来,选秀一直都是姚明的心头肉。
2017年第一次出席选秀大会的姚明,在自己的座位到宣读台间,10米左右的路程来回走了22遍,宣读名单、合影,恭喜了11个被选中的篮球青年。一年之后,同样的台子上,这个数字变成了28和14。
而到了2020年,这一次大姚选择了牢牢站在宣读台后,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颇为明智,因为今年两轮共有19位球员被选中,对于日渐发福的大姚来说,这样密集的「折返跑」也是不少的体能消耗。
但舞台上,被姚明和主持人于嘉念诵最多的一个词语,却也成为了CBA开赛前争议最多的一个词——CUBA,全部被选中的19名球员中,一共有11位来自CUBA。
在早一年入行的王少杰、袁堂文、何思雨们在复赛后逐渐在球队站稳脚跟之后,接棒的新人们在更响亮的名气以外,究竟能否延续前辈们在赛场上的表现?
事实上,开赛仅仅一个月,对于大学生的所有质疑几乎都变成了赞美。
榜眼秀祝铭震在快速成为球队先发之外,还以34分钟的出场时间,成为了队内场均出场时间最多的球员;4号秀朱松玮以场均12.4分成为四川队内的第三号得分手;
而在5年大学生涯,场均只有5分入账的5号秀郑祺龙,职业赛场的前9场比赛中只有一场低于这个数字,赛季至今场均可以得到11分。要知道,上一个在自己第一个职业赛季数据能够远超大学的,还是乔丹。
这样的表现也引得队友吴冠希在社交媒体调侃自己曾经的队友,同时也是郑祺龙大学时期教练陈磊,「这么强的球员,你大学咋用的?」
一时间,黄金一代的称呼不胫而走。
如今,CBA越来越重视起大学生球员的能力,大学生球员也越来越有信心适应CBA的竞技环境。在CBA舞台上,从「给自己圆个梦」到「期待有发挥的空间」,大学生球员不再把目标局限于「打上职业」,而是更想要「打好职业」。
校园篮球,如何接轨职业联赛?
事实上,最近两年CUBA球员们在CBA赛场上的出色表现,离不开背后校园篮球的蓬勃发展。
在阿里体育成为CUBA赛事运营方之后,CUBA的推广迎来全面升级,校园篮球走进了更多球迷的视野。去年CUBA揭幕战,阿里安排了三辆球迷大巴,将客队北大的学生球迷接到了主队首经贸大学的球馆观战。整个赛季,CUBA举办了4100多场比赛,现场累积观众人数达到70万人。
同时,17年当选篮协主席以后,姚明提出「球员从大学里出」,表明篮协开始重视校园篮球的发展。今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更是明确为CUBA这样的校园赛事大开绿灯。
更完善的赛事包装和逐渐打通的上升通道,让CUBA成为了更多年轻的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第一选择。
有意思的是,校园正在成为与各个职业球队争夺人才的最大对手。
如果你熟悉大洋彼岸的NCAA,许多学校凭借悠久的传统、或是主教练的名气,成为了天才高中生们心中的梦剧场。而这样的情况在CUBA的赛场上也越发的明显。
越来越多的前CBA名将进入校园体系任教,而他们除了能给校园篮球带来最先进、职业的赛训体系之外,还意外地对很多有天赋的年轻球员有着额外的吸引力。
林晨耀曾执教的厦门大学,连续三年吸引到了拥有国字号实力的新生;清华大学在陈磊的调教下拥有了一批不逊于CBA顶级青年队天赋的年轻球队;而王磊任职的湖北工业大学不仅在今年招到了来自山东的国青首发内线马鑫鑫,更是让去年二青会辽宁队的得分王昝文一拒绝了杨鸣的亲自挽留。
此外,校园篮球受益于「体教结合」政策,球员毕业以后的选择面很广。难怪广东队总经理朱芳雨调侃道,球队2018年选中的北大新秀万圣伟曾经「硬气」地跟他讲过,「来到职业队,我肯定努力。但你如果不要我,我就离开,反正我那边还有很多自己的事儿。」
当校园篮球规模兴起,并且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好苗子进入CUBA以后,CBA也愿意去接纳这样的变化。
选对了方向,但依然在路上
校园篮球精英扩充了CBA的人才储备,但在率领清华夺得2020年CUBA总冠军后,陈磊却表示,「如今的CUBA,还不足以负担起给中国篮球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重任」。校园篮球,依然只是培养篮球人才双轨制的其中一条出路。
现阶段,中国校园体育的任务仍然是普及,让更多青少年对运动产生兴趣,并接受基础的训练,以期扩大各项运动的人口数量。校园篮球正在往这个方向飞速发展——从校园篮球走出来的人才多了,篮球这项运动也在广泛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
但我们可以说,校园篮球选拔出的精英,完全达到了CBA的水准吗?未必见得。
CBA的近两个赛季,是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两个赛季。外援出场人次受限,于是有的队伍选择全华班出战,四川、天津等队伍更是直接喊出「练兵」的口号,大力启用新人。
轮换增加、赛场扩大,对于新秀来说,在这样竞技强度不如以前的环境中登场,数据自然会比以往好看。然而我们所看到的漂亮数据似乎还不足以证明,这群大学生球员真的具备在CBA中站稳脚跟的实力。
菜鸟球员一旦表现不稳定,很容易失去主教练的信任。经过筛选淘汰以后,能留在场上的大学生球员不会太多。大学生球员从「很难留下」到「能留下几个」,依然不能说是校园篮球的成功。
「黄金一代」背后,再自信的人也要清醒地明白,目前我们的选秀、校园篮球还不具备成为中国篮球基石的资格,无论是人数、制度、组织性还是专业程度都相去甚远,我们也承认在选秀制度的建立与管理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还好,过去几个赛季中CUBA球员的发挥已经让我们拥有了想象的空间。
体育发展讲究规律,谁也无法绕过这规律二字。历史的高楼,便需要这样一沙一砾,一砖一瓦的堆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未来,CBA间的人才选拔模式,同样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协同,更多这样的尝试。
毋庸置疑,校园篮球向职业联赛输送人才的模式,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它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本文首发于ECO氪体旗下的「体育圈人」
中国百万体育人聚集地
陪有梦想的体育人一起成长!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